中國造船行業:期待轉型 謀求質變
發布時間:
2018-01-08
今年以來,中國船舶工業保持平穩運行,造船完工量繼續增長,新承接訂單量止跌回升,手持訂單量降幅收窄,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同比繼續下降。
今年以來,中國船舶工業保持平穩運行,造船完工量繼續增長,新承接訂單量止跌回升,手持訂單量降幅收窄,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同比繼續下降。但是,造船企業業績均嚴重下降,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80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25億元,同比下降12%;利潤總額為11億元,同比下降55%。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主要上市造船企業業績也難免受挫,特別是中船集團(“南船”)的主要上市平臺——中國船舶今年注定虧損,明年或被ST,三季報顯示其虧損原因為海工市場持續低迷、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中國造船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在此狀況下,“南北船”整合呼聲日高,而整合或許僅僅是降本增效的途徑。更應該重視的是,無人駕駛船等造船新技術的出現預示著一個亟待轉型的市場前景,造船行業或許需要的是一個質變,不能被諸如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等不可控因素所牽制。
A、中國船舶:籌劃資產重組
三季報顯示,中國船舶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22.70億元,同比下降29.43%。中國船舶表示營業收入下降是因為航運市場不景氣,船舶、柴油機訂單減少,完工量減少。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外高橋造船由于3艘船被船東棄船,無需償還的預收款計入營業外收入,三季度其營業外收入為3.19億元,同比增加5613萬元,同比增長468.01%。
關鍵的是,中國船舶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凈利潤)為-29.43億元,同比下降2.93%。中國船舶表示受海工市場持續低迷、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預計今年的凈利潤將繼續虧損。如果這樣,今年將是中國船舶連續第二個年度虧損,按照上市規則,中國船舶明年或將被ST。
面對這樣的窘境,中國船舶的官方回答是:中國船舶是中船集團旗下上市企業,整合了中船集團旗下大型造船、修船、海洋工程、動力及機電設備等業務板塊,具有完整的船舶行業產業鏈。作為世界航運業的伙伴,中國船舶秉承“做大做強主業”的要求,以強大的科研創新實力、先進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制造工藝,不斷推出一系列大型綠色環保船型和船機新產品,持續引領著海洋工程高精尖技術的發展。面對目前的業績虧損狀況,中國船舶正積極籌劃開展重大事項及資產重組項目。
業內人士表示,包括債轉股在內的資產重組并不能使中國船舶今年免于虧損的局面,如被ST后,或許會使得“南北船”整合的進程加快,或許明年就是一個關鍵期。
B、中船防務:資本結構有所改善
“南船”旗下的又一大上市平臺——中船防務今年也大幅虧損,前三季度,其虧損為1.87億元,同比下降2932.28%。而細看其前三季度的毛利率是正面的6.7%,同比增加0.6個百分點,因此判斷主因是美元貶值導致民船建造合同利潤率下降、美元資產匯兌損失增加。
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中船防務的財務費用大幅提高,達3.8億元(去年同期約為6200萬元),主要原因為匯率變動引起匯兌凈損失增加。受匯率影響,中船防務的外匯合約公允價值變動較大,導致其他經營收益降低,營業利潤也隨之降低。對此,相關機構認為,民船業務受國際匯率影響較大,隨著中船防務的民船業務逐漸穩定,匯兌損益將有所改善,四季度財務費用有望穩定。
除了匯兌損益這一客觀因素外,從表征中船防務主營業務經營能力的毛利率來看,其是在穩定進步的。前三季度,中船防務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1%升至6.7%,主要為交付的高附加值產品同比增加。券商深萬宏源表示,前三季度,中船防務毛利率略有提升,四季度有望持續改善。深萬宏源認為,中船防務受益于民船供給側改革與遠洋海軍建設,依托強勁艦船建造能力及產品結構優化布局,將持續收益。當前,中國民船制造行業仍處于筑底階段,海軍艦艇的建造空間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中船防務產品結構也有望逐步改進,而在中船集團混改背景下,中船防務的資產整合進程值得關注。當前,中船集團旗下尚有大量軍品核心資產在上市企業體外,在中船集團混改的大背景下,中船防務作為中國海軍在華南地區最重要的軍用艦船及特種輔船生產保障基地,未來資產整合進程值得重點關注。
相關新聞